Thursday, September 2, 2010

強迫金

強積金保本不保本,保證無保證,政府強迫市民蝕錢。有心人羅家聰於信報分析強積金十年回報,証明強積金強迫市民蝕錢、強迫基金經理賺佣。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。下年強積金半自由行,不過一年只能轉一次基金,大家自己「執生」。

羅家聰先生之鴻文,貼在這裡,絕無侵權之意,只希望能有更多人讀到,故版權問題,希望能通融通融。

 




十年強積金 強益眾基金 強迫蝕本金 有誰會甘心?


羅家聰 信報




早想寫寫有關強積金的表現,只是沒有時效性的議題往往排在後面,拖到今天。
積金局月前剛發表的年報有詳細統計,現先抄些資料出來看看。既有「保本基金」又有「保證基金」,且有「混合基金」又有「其他基金」。首先要搞清楚的,是什麼基金究竟是什麼東東﹖



基金分為六大類
觀 

圖所見,年報將基金分為六大類,最顧名思義的有「貨幣或其他」、「債券」及「股票」【圖1】。那末,「保守」(前稱「保本」)、「保證」及「混合」又是什 麼呢?


簡化而言,三者分別持有大量的存款或現金、債券及股票。至於最顧名思義的三類與顧名不思義的三類(前三類與後三類)有何分別,則要從實際資產分布比 較。
 
看過資產類別後,上述基金又投資在哪裏呢?觀圖所見,除「混合」外,大多皆是本港投資,起碼佔五、六成,多則八至十成也有【圖2】。如果計及北美投資,則不論美股也好美債也罷,比重起碼六成,其中三類(保守、保證、貨幣/其他)更近十成。

 

眾所周知,在本港買賣美股美債不難。我們不禁會問,為何百姓不可以自行投資,而要由基金經理代勞?基金經理的收費與表現是否相稱?雖然大家心中有數,但亦不妨先看客觀數字。以下再從年報中抄兩個表出來,首先是強積金的年化回報率【表1】。
 


環球股市2009年3月見底,由當時計起一年,人人都曉賺錢;故計某一年沒甚意思。當局強調強積金是長線投資,那就計有史以來吧。結果在表一的最右直行,自己看吧。至於基金的收費又如何呢?在下抄了另一個表,足本照抄,也請自行觀摩【表2】。
 






好,抄襲部分到此為止,以下做點簡單分析。剛述兩表顯然做得不好,除了次序上「大兜亂」外,類別亦不匹配,有妨礙比較之嫌。但只要將之「移燈換櫈」重組過後,還是可以互相配對的。
 
假設基金每年的開支比率相若(理論上,各年間的開支亦不應相距太遠),我們便可計算過去十年基金在扣除開支及再扣通脹(0.5%,表一)後的回報。
 


讀表可見,七類基金當中,有四類在未扣通脹已幾近見紅,扣通脹後則紅上加紅;這包括保守(前稱保本)及保證基金【表3】。保守也好、保本也罷,保障到什麼 呢?保證見紅?另外賺錢的三類亦不見得理想,每年實質回報多不逾3%。假使過去十年,持有各類基金的人數比例與今年3月底時各類基金的資產淨值一致,則十 年以來賺錢的人數比例應逾四分之三【圖3,藍加紅區】。



但實際上,相信轉來轉去之士數不在少。




不管有幾多人真正蝕錢都好,上述的表現確實令人「眼冤」。究竟同期的幾類資產價格表現是否如 斯不濟?基於上述,資產有三個類別──股、債、貨幣,而市場方面,本港及歐、美三大地區加起來已佔相當比重。隨便選幾類股、債、貨幣,即見其價格與利息合 共的年化回報率,大多皆為正數,且不只一、兩個百分點般少;而當中只有歐洲股市蝕錢。即使在扣除每年0.5%通脹後,大多仍有三、五個百分點回報的【表 4】。
 



坐擁現金跑贏通脹


教人更驚奇的,是過去十年的國債回報率均達 三、四個百分點,而一些大路貨幣如歐羅、澳元等更達7%以上。即使坐擁現金(sit cash)什麼也不做,都有2.4%回報率,跑贏通脹。怎麼這些基金竟可全部見紅?

即使以未扣開支計算,怎麼過去十年的貨幣及其他基金回報僅0.9%、持 有大量港元存款的保守基金僅1.3%、而持有大量港元債券的保證基金僅1.5%?這些基金究竟怎搞?低風險投資也大幅跑輸大市,簡直匪夷所思。
 
上述基準,已是基於最大路的股指、國債及貨幣來衡量,人人均可容易買到。

如是看來,縱是投資盲俠,只要選定某個股、債、滙的比例規律地按月買入,已可大幅跑贏基金經理;這還未計基金開支。
 

我們不禁要問,究竟強積金的「強」字意義何在?強迫儲蓄並規律地買入指定資產已很足夠,何解還要強迫市民蝕錢、強迫基金經理賺佣?
 






關乎臨老能否過世


在下幾個「一名經人」專欄當中,《信報》的影響力極大,故本文刻意在此發表。這關乎全港不少市民「臨老能否過世」,涉及龐大公眾利益。港府應深刻反省這個行了十年但「行之無效」的計劃,並對為何「輸錢十年」與「利益輸送」向公眾清楚交代。
近期人手極為短缺,本欄下周再停一次。
交通銀行(香港分行)